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46篇
环保管理   563篇
综合类   287篇
基础理论   79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71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re is a pressing need for better explanations of diversity training effectiveness so that organizations can administer training programs that facilitate positive intergroup interactions.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the unique predictive effect of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on diversity training outcomes beyond the effects of the traditional predictors of demographic-based identities and motivation to learn across two samples of employees involved in diversity-related training at their employing organizations.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predicted unique variance in voluntary participation in diversity training, diversity training-related knowledge application, motivation to transfer diversity training, and diversity training-relate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tentions. Research and practitioner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based on our findings.  相似文献   
2.
Unethical behaviors are prevalent and costly in organizations, and much recent resear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different forms of workplace unethical behaviors. We contend that the extant research has overlooked an important form of workplace-related unethical behaviors: unethical behaviors that are conducted to benefit one's family but which violate societal and organizational moral rules, a construct we label as “unethical pro-family behavior” (UPFB). Our paper systematically conceptualizes UPFB and develops a scale for it. Drawing upon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we argue that employees with stronger family financial pressure are more likely to employ moral disengagement mechanisms to deactivate moral self-regulation, resulting in higher levels of UPFB. Additionally, we argue that the proposed relationship is more pronounced when employees have high family motivation but is mitigated when employees have high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Two studies are conducted for this paper. In Study 1 (N = 328 for Sample 1; N = 243 for Sample 2; N = 279 for Sample 3; N = 267 for Sample 4), we demonstrate that our UPFB scale has good construct validity and that our construct is differentiable from relevant constructs. In two time-lagged survey samples in Study 2 (N = 255 for Sample 1; N = 233 for Sample 2), we find support for our hypothese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limitations, and future direc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3.
旅游生态足迹分析可定量反映旅游业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影响程度,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研究表明:2009年桂林市人均生态旅游足迹为367.823m2,旅游生态足迹结构中旅游交通高达268.461m2,占72.99%;6种生物生产性土地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化石能源地,为270.65m2,占73.58%。通过桂林市的旅游生态足迹和旅游承载力的对比,发现桂林市旅游业的生态需求大于供给,人均旅游生态赤字达84.326m2。为实现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倡导节能出行方式,发展低碳旅游。  相似文献   
4.
湄潭县旅游资源丰富,本文介绍了湄潭旅游资源的现状,从缺乏旅游精品、资源整合不足、文化挖掘不深、旅游宣传不力、旅游设施滞后、旅游人才匮乏等方面分析了旅游产业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路,从茶文化、乡村休闲度假和浙大西迁文化和湄江山水四方面设计了生态旅游产品;从低碳旅游设施建设规划和体验式生态旅游规划两方面规划了绿色服务产品,并提出从旅游者、从业者和政府三个层面构建管理型生态旅游;最后对湄潭生态旅游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内农家乐发展的类型和特征,对农家乐发展带来的水污染、垃圾污染、交通拥堵及噪声和农田污染等环境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并提出各种污染的防治措施,大力发展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倡绿色交通,发展生态养殖和种植。结合农家乐地区的发展需求,提出基于沼气利用和污水资源化处置的农家乐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有效处置污染的同时,实现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循环利用,保障农家乐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协调性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虞虎  陆林  朱冬芳 《自然资源学报》2012,27(10):1746-1757
城市旅游业作为城市服务业的重要部门,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后续动力。运用信息熵赋权法和TOPSIS法相结合,从经济水平、社会发展、公共交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旅游发展6个方面对长江三角洲2003年和2008年的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分析,借助ArcGIS软件的空间聚类法分析了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协调水平的空间格局及演变,最后探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16城市的城市旅游协调水平在研究期间相对稳定,具体可被划分为4个等级,第一、二等级城市数量较少,得分显著高于第三、四等级城市。城市旅游协调水平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北部城市得分高于南部城市,基本格局保持稳定,呈现以上海、南京、杭州三个城市为核心向外围边缘城市的空间衰减。产业发展、城市旅游发展模式、城市旅游重大项目投资、区位条件是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协调水平产生空间分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可制定以城市旅游发展为手段的方式推动城市发展,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丽江市九子海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野生生物生存受到威胁、自然环境可能被破坏的情况,根据该地区的自然生境现状,结合未来生态旅游发展的预期,提出九子海生态旅游运营的保障措施,包括:九子海村主体功能区划分、旅游合作社运营与管理机制、运用生态补偿政策、每日最大旅游人数限制(≤200人)、提高本地村民环保意识、草句核心区放牧限制和核心区外围农田农作物种植引导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公路网络的长江三角洲旅游景点可达性格局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论文运用GIS软件,定量分析了长江三角洲旅游景点可达性。通过分析发现:长江三角洲旅游景点资源的可达性较好,整个区域的平均可达性时间为25.89 min,景点的可达性在30 min以内的区域达到了69.79%,可达性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性,人文景点可达性好的区域相对于自然景点更加集中。并以县域为统计单元,分析了所有景点、人文景点、自然景点三种类型的空间关联情况,均呈弱集聚格局,可达性热点区域的分布都表现为以上海为核心的圈层结构,冷点区域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围地区。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将影响景点可达性的因素归纳为4个,即:旅游景点分布、路网结构的地区差异、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9.
自我决定理论指在自我决定的意义上说,行为是主观上自主选择、自主决定的,而不是迫于某种内在需要或外在力量的压力。自我决定动机区分了促进内部动机的社会环境,分别涉及三种不同的心理需要:胜任、自主和关系。三个基本的需要缺一不可,也就是说只有在三个基本心理需要都得到满足时,自我决定动机和自我决定行为才能产生。教师在环境教育课程中运用自我决定理论培养学生环境动机,可采用三种教学策略:获取学校其他教师、行政人员、家长和社会的支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采用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庐山旅游景区环境保护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庐山风景秀美、人文历史丰富,伴随着庐山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庐山环境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了解游客关于庐山旅游景区环境的看法,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水、空气、固体垃圾的污染现状,提出了改善庐山旅游环境质量的举措,将为庐山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